<button id="uowth"><object id="uowth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<li id="uowth"><object id="uowth"></object></li><rp id="uowth"></rp>

    董仲舒?武城縣?酒

    新聞分類: 墨香酒韻  來源: 德州董子文化研究院 徐友英  發布日期: 2021-11-08

          董仲舒少年時期,三年目不窺園,專心致志研習《春秋》,成千古美談。年長后,酷愛游學,足跡踏遍了遠遠近近的家鄉城邑和大小村落。每到一地,都要訪名師拜高友,砥礪學問;品美酒閱藏書,宣講儒學。漢景帝前元二年初夏,他來到東陽縣境內(今武城縣),進其城見街市繁華、人煙阜盛,經其野見物產豐饒、民有喜色,甚是驚奇,決定多住些時日。數月間,訪學了仕家大族的文化傳承,與老少同仁深入探討,學問益增,收獲頗豐。研學之余,嘗遍了本地的茶坊酒肆和瓜果美食,對這兒的土產酒水情有獨鐘。
          于是他開始留心于周圍的地理環境,細細考察,發現了其中的奧秘。大禹治水疏浚的九條大河中,有五條匯流此地,分別是徒駭河、馬頰河、胡蘇河、鉤盤河、鬲津河,地表水、地下水都很豐富,適宜作物種植,適宜加工釀造。他在這兒待了整整一個夏季,雨水充沛,天氣炎熱,空氣濕度大,利于糧食充分發酵。周圍耕地土質多樣,沙地種植瓜菜,高地種植谷物,特別是在洼地種植冬小麥,可以搶在夏季雨水到來之前收割,再種豆類、高粱,到秋天也能收獲。上天養民,唯此為宜。
          他根據天人感應的理論,認為“天無所言,而意以物”,上天從不說話,他的思想和意見是通過天象和出產物品向人們進行傳達。人們需要根據各種天象變化和物產來體會上天的意圖,這叫作“人內以自省,宜有懲于心;外以觀其事,宜有驗于國”。豐富充足的釀酒原料,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,不產美酒,有違天志。此地出產美酒,乃是天之靈物,必須倍加珍惜。勤勞智慧的武城人民把這一天賜靈物保存傳揚到了今天,且工藝臻純,酒香通天。
          他把在東陽縣的所見所思,與儒家的經書聯系起來,深深思考著孔子的“唯酒無量,不及亂”的闡述,細細體會《詩經》中“釐lài爾圭瓚,秬鬯jù chàng一卣yǒu”的語句,不停地叨念《尚書?酒誥》中“飲惟祀”“無彝酒”的諄諄告誡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酒德思想。
          目前,在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中,他多處記述了酒的作用和價值。在《求雨》等文中提到了“玄酒、清酒”,在《三代改制》《執贄》中提到“秬鬯”,這些酒當時都在山東河北一帶盛產流通,他深深感悟到,小小的東陽真是美酒的寶地。他提到三種酒分別是:
          玄酒,古代祭禮中當酒用的清水,傳統認為水是黑色的,即玄色,以水當酒,稱作玄酒。也指淡薄的酒。古代有“家有玄酒、人有玄德”的說法,指在教化人們清薄淡儉,不忘本源。
          清酒,最早見于3000多年前我國的古代文獻《周禮?天官?酒正》,以優質泉水和磁山谷粟釀制,也是祭祀用物,是營養豐富的飲料酒。
          秬鬯,中國古酒之一,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釀造的酒﹐商周甲骨文、金文及先秦傳世文獻所記甚多,被稱之為“中華神酒”,長期居古代國酒的地位,帝王用于祭祀降神及賞賜有功的諸侯。
          總的來看,酒的用途一是祭祀的用品,供神靈和祖先饗用;二是帝王使用的禮物,是圣人身份的象征;三是生活飲品,悅情致,聚神智。在董仲舒這兒,酒便和“神”和“圣”兩字緊密結合在一起了。酒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          首先,酒以養德。在董仲舒的認識中,秬鬯是酒中的極品,具有圣人的特殊品質。一是汲聚百物精華。秬鬯是用香草、糧食的精華醞釀凝聚而成,象征著圣人是匯集自然、眾人智慧于一體的集大成者。二是渾然自成一體。酒雖是各種食、草相匯而成,但達到了渾然一體的效果,形成了單個個體所不具有的品質,即“取百草之香、合之為一、氣暢于天”,象征著圣人取眾善于一身,純仁淳粹,智高意美,潤澤群生,具備常人難以達到的修行高度,并能施惠于眾人。所以,帝王把秬鬯當作獨特的禮物,用以封賜、贈與。在這兒董仲舒把禮品的選定上升到個人修養和社會管理的層次,選取禮物對自己來說要敘情配志,自我激勵和約束;對別人來說“視其所執而知其所任”,是身份職位的象征,“觀贄之意,可以見其事”。
          其次,酒以成禮。在古代禮儀文化中,酒是大禮,是規定“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”等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。包括飲酒時位置怎么擺、座次怎么排,君王、大臣、將軍、文士誰先飲、誰后飲、飲幾杯等等,無不遵從嚴謹的等級秩序。國家有兩個最大的事務——祭祀和軍事,即“國之大事,在祀在戎”。在這兩個活動中都離不開酒。在祭祀活動中,酒作為美好的東西,首先要奉獻給上天、神明和祖先享用。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存亡,出征的勇士,在出發之前,更要用酒來激勵斗志。酒與國家大事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。在中國的“圣經”——儒家經書《周禮》等經典中,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。主持祭祀活動的人,在古代權力很大,原始社會是巫師,巫師的主要職責是奉祀天帝鬼神,并為人祈福禳災。今天我們的祭禮中,也離不開酒的身影。
          其三,酒以立身。董仲舒說:“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,王者所當修飭也?!比柿x禮智信,是帝王的社會治理手段,是個人的立身之本,均以酒水增益其作用,達到其目的。就詞意來說,二人為仁,無論長幼、貧富,以美酒溝通情感,序尊卑、釋恩怨、彌隔閡,無可替代。俠肝義膽,無酒不成,古今中外,概莫如是。西漢時呂后曾大宴群臣,命劉章為監酒令,劉章請以軍令行酒令,這是“酒令如軍令”的由來,展現了高超的智慧。無論國家訂盟約、百姓立書契,雙方都要共同舉杯、以表誠信。帝王君主、達官貴人、販夫走卒、平頭百姓,均以酒作為待客表意的最佳媒介。
          古人還制定有一整套的飲酒規范,要求不能飲酒亂性,更不得犯上作亂,這跟西方狂歡節的縱酒享樂截然相反。董仲舒也很重視沉湎于酒的危害。在《竹林》一文中指出,齊頃公大敗于鞍之戰之后,“不飲酒食肉”,國家開始治理安定。在《王道》中,寫商紂王“以酒為池”的淫逸生活,是國家敗亡的直接原因?!段逍心骓槨分邪选帮嬀粕蚓挕弊鳛榈弁鯂乐財恼蔚囊环N表現?,F實生活中,酒多傷身、酒后亂性、飲酒失事的情況屢見不鮮。如何把這種既神圣高貴,又芳馥美香的天賜美物用好,是考驗每位用酒者智慧和才能的試金石。

   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丨

      <button id="uowth"><object id="uowth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  <li id="uowth"><object id="uowth"></object></li><rp id="uowth"></rp>